时光催人老,曾似20多岁的刘涛,女儿竟要上大学了
刘涛的女儿王紫嫣最近悄悄干了件大事,直接被美国纽约大学的顶尖艺术学院录取了。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挺意外的,毕竟在大家印象里,她还是那个跟着妈妈上节目,有点害羞的小女孩。
说实话,这事儿真不简单。
那所学校,叫蒂施艺术学院,可不是什么野鸡大学,那是全球影视圈里响当当的“造星工厂”。
咱们熟悉的很多好莱坞大咖,比如小李子莱昂纳多,都是从那儿走出来的。
能进去的,都不是一般人。
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王紫嫣申请的时候,没靠别的,就凭自己拍的几部短片。
据说那些作品,无论是创意还是镜头感,都完全不像一个高中生能拍出来的,充满了灵气和思考。
这一下就把我给整好奇了。
在咱们的惯性思维里,很多“星二代”不都是靠着父母的光环,要么上上综艺混个脸熟,要么直接空降剧组演个配角吗?
王紫嫣这条路,走得可真有点“非主流”。
我翻了翻她以前的经历,发现这姑娘早就不是那个只会躲在妈妈身后的“小透明”了。
就在去年,她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话剧,叫《窗边的女孩》,结果一不小心拿了个全国青少年戏剧展演的金奖,还是最佳表演和最佳原创剧本两个大奖。
这剧本讲的是青春期女儿和妈妈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想靠近又想逃离的复杂感情。
评委们看了都说,这作品有温度,特别真实,能看到年轻人对自己生活的深刻观察。
据说,创作灵感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她和刘涛自己的日常相处。
你看,人家早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并且还能把它变成作品,获得专业领域的认可。
这可比在网上发几张精修美照,或者参加个商业活动来得硬核多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刘涛的教育方式了。
前段时间,她在一次访谈里聊到女儿,说的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她说:“我从来不带她参加商业活动,也绝对不允许她拿着我的名字去换资源。
她要是真想当演员,那就自己去考,自己去试镜,自己去体会失败的滋味。
”
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有多难,当过父母的都懂。
哪个父母不心疼孩子走弯路?
但刘涛偏偏就这么做了。
她给女儿的,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捷径,而是一双可以自己走路的鞋。
这种“支持但不干预,鼓励但不包装”的态度,简直是明星家庭教育里的一股清流。
现在你去翻王紫嫣的社交账号,会发现她跟别的“星二代”画风完全不一样。
她的账号上,没有名牌包,没有豪华派对,全都是她自己的学习日常、艺术创作,还有一些生活里的小感悟。
粉丝也就几千个,跟那些动辄几百万粉丝的同龄人比起来,简直“清冷”得不像话。
她没接过一个广告,没利用自己的身份去变现,活得特别纯粹,像个真正的学生,一个醉心于创作的年轻人。
其实,这种选择背后,是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她的“成长型思维”理论中提到,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他们更愿意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
王紫嫣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她没有躺在“刘涛女儿”这个舒适区里,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能证明自己的路。
她去参加比赛,去申请世界顶尖的学府,都是在主动迎接挑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机会砸到头上。
最近的一项针对青年发展的社会调查显示,超过70%的年轻人认为,实现自我价值比继承家庭资源更重要。
王紫嫣的成长轨迹,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光环”,不是来自父母的盛名,而是源于自己创造的价值。
我们看惯了太多被父母光环“绑架”的星二代,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活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自我。
而王紫嫣,她更像一个“自我定义的青年创作者”,而不是一个“被曝光的偶像子女”。
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出身无法选择,但人生的剧本,完全可以由自己来书写。
她的故事,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起点如何,真正能让你走得更远的,永远是自己的才华和脚踏实地的努力。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王紫嫣这种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年轻人,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未来。
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