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最近咱们熟悉的“空调大王”李兴浩突然又刷了一把存在感?可这次可不是啥辉煌事迹,反而是一堆让人直呼“太魔幻了”的新闻:昔日风头无两、敢跟董明珠“battle”造空调的志高,居然巨亏14个小目标、老板还背4000万欠款成了“老赖”,甚至疑似挪用资金被警察请去喝茶。咱先别急着盖棺定论,李兴浩到底是谁?他凭什么风光?又为什么跌那么惨?事情,比电视剧都精彩。真应了那句网络老梗:人生如戏,起起落落谁能预料,真事儿比八点档更给劲!
说起来,李兴浩的故事起点,说俗一点,真就是“底层逆袭”的现实版爽文。上世纪80年代末,一群在大城市里卖冰棍的小青年里,25岁的李兴浩默默地推着自己的冰棍车,边走边琢磨着怎么赚钱养家。可他胆儿肥、脑子活,干脆拉了票亲朋,办了个不起眼的空调维修小作坊。别家拼忽悠、玩套路,他偏要打“踏实牌”:上门快、修不好不收钱。你说,这年头,谁不喜欢靠谱的小哥?结果呢,一传十、十传百,李老板的名声和那年中国大妈的广场舞步子一样,传到大街小巷里:真靠谱,是真不坑人!
记得挺有画面感的一件事:深夜暴雨,有户老人家里空调罢工。李兴浩顶着瓢泼大雨赶去,身上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但没搁下工具,硬是连修带检查鼓捣仨钟头,还因为效果不完美坚决不要钱。有没有点《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里那种傻傻的正气?就凭这一股不怕吃亏的劲儿,维修作坊的生意一下子嗨起来。口碑在广东那一带传开后,李老板居然没飘,反倒更上心了,每天恨不得脚不沾地。你以为这是结局?才刚开始!
1994年,这小厂不甘心只修空调,转身干起了制造,自封“志高”。可刚上来就碰上谁?格力、科龙大佬们打出了“空调价格战”,咱志高不仅名气少、单子还惨淡,公司那点家底都快烧光了。更绝的来了,台资合伙人看到风声不对,带着技术和资金撒丫子跑路,把李老板一人扔在原地干瞪眼。账户被法院查封、周转不灵,这剧情像极了网络段子里的“打工人,站起来你已经倒下了”……但打工人李兴浩还真没趴下。
人这时候靠的是什么?面子、关系、还有自己多年苦攒下来的信用。他硬着头皮,拎着一张800万块的白条见零件供应商,大大咧咧摆明局面:“哥现在手里一分钱都没有,但有命在、信誉在,敢给我供货,日后连本带利一起还!”对方还真被他的人品折服,点头一口气签下那笔货。这800万的“白条”后来也成了志高的救命稻草。有那么一句话怎么说的?“时代抛弃你时,连个招呼都不打。”可李老板偏偏硬扛住了,靠个人信用把公司从悬崖边拽回来,这一把,是真英雄救“厂”。
危机之后,李兴浩没走寻常路。他没跟别人抢北上广的大蛋糕,“曲线救国”盯上了三线四线的小市场。带着团队下乡摆地摊、发传单,动不动就跟客户聊产品怎么省电,干脆现场拿温度计PK。特别绝的是,打出“终身免费维修”的承诺,活活把大爷大妈的心都捏住了。要不说,他这叫细分市场的“地推鼻祖”呢?靠着踏实的质保和接地气的服务,志高空调慢慢混出了圈,销量一天天涨,“空调小透明”混进了主流阵营。
咱说句公道话,这一程你真的服气。这种属于底层逆袭的“高燃桥段”,咱普通人听了都得竖大拇指:手里没钱、心里有数,光靠信用维护生意。这种人,绝对是时代的弄潮儿。可惜,人生大起大落的戏码总是后面更猛……
人爬到巅峰总是容易“飘”。2009年前后的志高,可真是春风得意。赶上国家出手搞家电下乡、推广高能效空调,李老板眼光毒辣,一头扎进新能源赛道,硬是把志高销量冲到了一个新高度。那会儿,志高风头居然盖过了格力和美的,在某些细分市场成了黑马,一转眼就挤进了香港上市的队列,身家飙到快二十亿港元。这架势,简直是“空调霸总”成长日记现场。
你还甭不信,李老板那会儿狂得很。行业大会上指名道姓跟董明珠唱对台戏,大声宣布“我们做的贡献不比格力差”,还说“志高目标千亿,做全世界最好的空调”。这放在今天,相当于互联网创业大佬站出来喊要干翻腾讯、阿里。那股气势,难怪网友都叫他“装X界天花板”。但吧,人飘了,脚底下就开始虚了。上市以后,各种副业一个接一个地薅起来,什么建筑、传媒、甚至小额贷款,纯粹是“涉水竞技”,根儿本不是行家呀。这种分心加瞎琢磨副业,说白了就是拿主业喂副业,后果嘛,咱们都知道,迟早爆雷。
其实更伤的是,他对空调主业的研发特别不上心。有人问他为啥不加大科研,他大大咧咧一笑:“低价+营销才是王道,客户爱的是便宜和品牌,技术是第二位!”你没看错,这位刚刚还嚷嚷着“世界最好空调”的仁兄,转头就甩锅技术。这时的格力,疯狂砸钱冲科研,研发团队人山人海;美的更厉害,年年研发投入都能吓你一跳,哪像志高小打小闹。
不过更绝的是,李老板嘴上说谁谁谁“只会打广告”,转身自己就请了成龙代言,广告词也学得像模像样。你说这像不像网上那种一边说别人秀智商下限一边自己脚滑的段子主?“重营销、轻技术”成了当时志高最典型的标签,看着销量短期激增,背后的隐患也一点点膨胀起来。
说到底,靠运气吃政策红利的企业长不大。2011年,节能补贴一退烧,市场立马换了脸——拼技术、玩概念谁不会?奥克斯早一步杀进了网上卖货,格力和美的在变频技术、智能互联上玩出了花样。反观志高,主业没盯好,副业一个比一个坑,靠老套路混天混地,慢慢就掉到了队伍后面。这不是迷路吗?还带着跳刀的那种!
说到管理,真是一地鸡毛。企业起步靠个人英雄主义没毛病,但公司大起来还一言堂,那就麻烦了。李老板试过把公司交给其他高管管理,好让新思路带点花样。可第一拨尝试就翻车:放权给管理层整出“云空调”概念,感觉很高大上,实际上技术和市场都不成熟,最后砸出去大笔钱,全都打了水漂,产品数据也是一团乱麻,市场反馈冷若冰霜。高管下场收拾烂摊子,李老板不得不自己重新上马。
但那回来得更加暴力,一出山就咬牙狂砍非核心部门,裁员近千人,强制全员拉销售、完成定额,不干好就扣奖金、降工资。搞得本来主业薄弱,咋又把技术研发骨干都拉去“卖货”?一线员工为完成业绩不惜压质量标准,还有空调自燃、噪音大被用户投诉,这一堆负面评论,像雪片一样飞进“黑猫投诉榜”前列。短短几年,从立身之本的“信誉牌”变成了“黑榜常客”,难怪网友感叹“曾经的良心品牌,咋变成了皮包公司”!
企业亏空累累,李老板卖厂房、甩资产、散人手,断臂求生。可漏洞太多,这一圈操作下来,公司不仅没缓过来,反倒越陷越深。2019年财报一公布,巨亏14个亿,随即在港股市场被踢出局,这下“星光熠熠”的志高殒落了,堪称行业里的经典“反转案例”。
命运的风车继续转。上市被摘牌仅一年,李兴浩因拖欠供应商4000万被法院拉进“老赖”黑名单,高消费、一切名下资产全被封。曾经辉煌的“空调大王”,如今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失信人。有媒体拍到他现身法院的画面:发白乱糟糟的头发,灰扑扑的外套,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跟当年行业大会上意气风发的“北方汉子”判若两人。面对镜头也是低头不语,灰溜溜匆匆离场……“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但现实更狠,哪有NG机会。
更闹心的是,2023年还传来李兴浩因为涉嫌挪用志高资金被警方控制的消息,案情没有详细公开,但网友们已经在评论区唏嘘不已。从800万白条救厂到跌成被查的“老赖”,这人生转折你服不服?
说到这儿,志高空调在市场上就成了“三线四线专供”的便宜货,品牌早已退出主流舞台,只剩偶尔在促销渠道扛扛大旗。李老板的新闻,也全是和债务纠纷、诉讼、查封资产沾边。曾经被期待搅局空调市场、爆改世界排名的企业家,现在成了行业最惋惜的负教材。
唏嘘归唏嘘,说到底,这场沉浮给咱们什么启发?甭管你起步多漂亮,诚实守信、专注主业是打天下的利器。盲目扩张、副业太多反而失焦,削弱了自家硬实力。玩营销没错,但技术才是企业的根骨,只有持续研发、质量过硬,才能不被风口甩下。李兴浩的人生写满了“成也巧合、败也盲目”。他的人格魅力、白条英雄事迹,值得敬佩;可后来的迷失和失信,也得真实面对。谁的故事不是一地鸡毛,谁的路,不会迷失?咱们普通人,或许没那么传奇,但这锅教训——要真切记住。
咦,各位看官,你觉得,李兴浩输在了哪一步?或者说,他还可能东山再起吗?信息区咱聊聊!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