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办事群众。(受访单位 供图)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源、通讯员况昕昀、付梦瑶)6月30日从武汉市武昌区行政审批局获悉,由该局承担的国家级“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项目日前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
不同于政务服务中心内常见的公安、不动产、经济、社会、建设等分领域窗口,无差别综合窗口是专门设置的“全能办事窗口”。它就像一位全科医生,首先为病人预诊并确定大致病因,接着协调专科医生针对性治疗,解决办事群众“疑难杂症”。
今年3月的一天,河南省某单位公职人员小李(化姓)来到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向无差别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王欢求助,称单位查到他违规持有一家武昌企业,但自己对此事一无所知。
了解大致情况后,王欢依照“特殊投诉处理指南”受理了小李撤销企业冒名登记的申请,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原来,15年前小李曾遗失身份证并报案,他的身份证被社会人员小王(化姓)捡到。小王伪造了小李的签名,把朋友小张(化姓)名下一家武昌企业转让给了小李。
有关部门核实了小李当年的报案记录以及笔迹鉴定材料,最终确认小李对此事不承担任何责任,并撤销该企业的冒名登记。小李说,“办事过程中,王欢一直与我保持联系、告知进展,整个流程规范高效。”
早在2019年6月,武昌区就启动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建设无差别或分领域综合窗口。2023年5月,武昌区申报的“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项目入选全国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
无差别综合窗口在湖北不是新鲜事,但开展标准化试点,武昌开了全省风气之先。
在政务服务中心里,导办人员能把绝大多数群众的办事需求精准分流到对应窗口。但遇到极少数需要跨科室甚至跨部门合作的特殊事项,导办人员很难迅速作出判断,窗口工作人员存在“不敢收”“不敢审”的情况,这会影响群众办事体验。“既要能办事、还要办得好,这就是标准化的意义。”武昌区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说。
与“一窗通办”“办不成事窗口”等政务服务改革举措相比,“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既强调窗口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更强调各科室、各部门在后台的高效协同。“我们重新梳理全流程办事链条,提前预判群众可能遇到的烦心事、糟心事,把解决方案制作成窗口工作人员的‘办事说明书’,确保‘窗口敢接、后台能办’。”上述负责人说,2年试点工作中,该局累计建立1898项标准,为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无差别综合窗口建设探索出“武昌模板”。
真心为群众办事,会赢得群众的好口碑。今年上半年,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累计为群众办事近20万件,湖北省政务服务好差评测评中,满意率达99.99%。
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