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空战期间,远程空对空导弹展现了其不可或缺的优势,同时也证实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目前正在研发一种射程达到1000千米的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根据印度媒体《欧亚时报》的最新报道,这款导弹被誉为将“重新定义未来空战中的空对空导弹技术”。
在现代空战中,空对空导弹已经成为战斗机的主要武器,航炮的作用则逐渐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远程空对空导弹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射程越长无疑越具优势。令人惊讶的是,中国计划推出一款射程达到1000千米的高超音速导弹,一旦正式投入实战,势必将带来空战概念的颠覆,令敌方战机对出击产生深深的顾虑。
当前的空对空导弹尚未达到1000千米的射程,通常射程达到200千米就已经是高难度挑战。以俄制的R-37M空对空导弹为例,其射程仅为400千米,而中国的PL-17导弹同样维持在400千米。如果能够实现1000千米的射程,这将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改变,更可能重塑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展开剩余78%如今,中美俄是远程空对空导弹技术的领军者,但中国的这一前沿研发显然将使其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在《欧亚时报》报道之前,美国媒体也曾披露,中国正在研制这种超远程空对空导弹,且设计目标是确保射程达到1000千米,并希望其最高速度能接近10马赫,以便针对预警机、加油机以及电子战机等关键高价值目标。
从挂载能力的角度来看,这款远程空对空导弹最有可能成为歼-36战斗机的标志性武器。原因很简单,考虑到导弹的“前所未有”射程,其尺寸与重量必然巨大,像歼-10战斗机显然无法承载这款导弹,而歼-20战斗机只能采用外挂方式,操作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歼-36战斗机因其更大的机身,才有可能在内置弹舱内装下这样一款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条件。
此外,作为第六代战斗机的歼-36,其将搭载全新的传感器,并借助预警机和卫星进行中继引导,非常有可能支持超远程空对空导弹的系统运用。歼-36战机在设计上突破传统,注重与其他作战单位的协同作战,能够通过友军获取实时目标信息。例如,平流层浮空艇在高空的探测能力可达2000千米,若配备“天基研镐汞红外探测器”,更能精准捕捉到飞行高度8000米的隐身目标,最大探测距离可达1800千米。甚至055大型驱逐舰正在研发的新型超级雷达,其探测能力也能覆盖4500千米的范围,这些都将为超远程空对空导弹的作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综合各方面的技术条件,歼-36战斗机被认为是超远程空对空导弹的理想载体。这一点至关重要,现代空对空导弹的最大射程与实际作战射程并非完全等同,作战射程通常只相当于最大射程的三分之二。例如,美方的AIM-120C空对空导弹,其最大射程为120千米,实际交战距离一般不宜超过80千米,否则命中率将大幅下降。如果新的导弹射程达到1000千米,其作战有效范围也能达到600千米,势必形成压倒性的性能优势。
目前,预警机的监控范围依然有限,例如E-2预警机的监视半径为800千米,而空警-3000预警机的监测半径为1000千米。这也意味着,在导弹发射前,预警机尚未侦测到发射平台。印度对此有最深刻的体会,在印巴空战中,霹雳-15E空对空导弹的出现让印度意识到,远射程的优势对于空战至关重要。在那次事件中,没有印度战斗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但仍有6架被击落,最远的坠毁地点距离实际控制线超过100千米,这表明霹雳-15E的有效射程超过了180千米。
在俄乌战争中,接近空战格斗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俄罗斯战机也逐渐停止携带格斗导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实战进一步印证了超视距空战的价值,谁的导弹射程更远,便谁主导战局已成为空战的基本法则。
此前,美国媒体曾主张其空对空导弹在射程和技术上领先世界,但当下的实战却证明了美国已在这一领域落后于中俄,而中国则跨越式发展,遥遥领先于同行。400千米的射程已经不能再满足中国的发展需求,1000千米仅是其新的标杆,未来还有更大的目标在规划之中。根据美国情报机构的资料显示,中国甚至在研发射程达到1600公里的空对空导弹。
如今,在军事技术的发展浪潮中,中国已成功从追赶者转变为引领者,形势的发展如同风水轮流转,现今的美国反而处在追赶的境地。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